集萃理工

集萃理工简介
合作伙伴
集萃导师
学生风采
合作联系

学生风采

赵文昊—探索纳米材料分析技术在地球与行星科学的应用 赵文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9 级硕士研究生,于 2021 年 9 月参加集萃研究生联合培养。在中科院校内导师李秋立研究员和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校外导师胡蓉教授的共同指导下,依托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先进的分析测试平台,开展“高铀锆石纳米尺度铀赋存状态及对微米尺度定年影响”课题研究,该课题填补了国内在该交叉学科研究方向上的空白。培养过程中,该学生熟练掌握三维原子探针和聚焦离子束 -扫描电镜等实验技能,探索出三维原子探针技术在固体地球科学材料中的应用。凭借联培所得,于 2022 年 2月被美国布朗大学录取,攻读博士学位。
杨雨童—西浦与长材院首批联培博士,致力研发新型压铸铝合金用 杨雨童,西交利物浦大学与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首批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于 2021年 3月加入长材院工业应用材料大数据团队。在产业导师程晓农博士的指导下,围绕国内汽车公司研制一体化高压铸造铝合金零件的迫切需求,致力于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铝合金及相关应用技术。在江苏产研院重大项目“工业应用材料大数据”的支持下,借助研究院先进的测试表征设备和雄厚的数据分析能力,当前研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撰写并提交了一篇 SCI 论文及一个高性能铝硅合金的发明专利。
李思耕—联合理论与实践的培养 李思耕同学于2022年初作为西浦-集萃联合培养研究生加入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材料大数据平台,参与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钢材疲劳性能预测方法的研发课题。在集萃、西浦两位导师的联合培养下,提出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来对材料的疲劳寿命进行预测,大幅度减少了疲劳试验的成本与时间,并创新性地引入生成模型解决了模型训练过程中的小样本困境,从根本上解决了材料数据难以获取的问题。他完成的硕士论文在西交利物浦大学获得当年硕士毕业的 “最佳论文奖”。通过集萃联合硕士培养,李思耕决定继续深造,并成功申请到了集萃联合培养博士课题。他立志能够在之后的学习中,实现“以AI和大数据技术为材料科学研究赋能”这一远大目标。
张家宁—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数据库搭建 张家宁,西交利物浦大学智能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2022年7月参加集萃研究生联合培养。重点推进“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对碳排放的影响”项目研究。在校内导师文辉清教授与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校外导师黄诗尧老师共同培养下,搭建了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数据库,此课题填补了国内关于退役动力电池各类碳排放计算数据的空白,并基于该项目撰写毕业论文。通过在长材院的联培实习,提高了个人的学习探索能力,也构建了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的桥梁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打好基础。